您的位置: 案例研究 > 2018年第1期 > 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12

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无锡大学科技园和太仓机电装备科技产业园为例

吕  睿1,2,曹  丽3,黄幸婷3,费钟琳2, 3

(1. 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南京 211009;2. 江苏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南京 211816;3. 江苏省科技政策思想库,南京 211816)

 

摘 要:当前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工作重点,增强平台资源整合与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平台治理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选择适合产业创新平台发展的治理模式,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和强化产业创新平台的作用,推动产业的快速蓬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现有关于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对产业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做了分类,并分析了影响平台治理模式的相关因素。选取江苏省两个相同行业、不同治理模式的产业创新平台作为样本,结合问卷调查法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对其进行案例分析与比较,得出几点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影响因素;网络特征;主体特征

0  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已成基本国策,是实现经济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2004年以来,创新平台建设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工作重点,各地建成了一批以研究与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代表的多形态、多层次的产业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是指平台参与主体及平台组织架构的各类组合模式,参与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运营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理顺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平台功能发挥,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实践中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有着多种类型,不存在最优的治理模式;某一特定平台的治理模式也可以随着产业差异和区域的内外部环境、参与主体的主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使之不断适应创新活动的需求;多层次、多样性的产业创新平台对于法人属性,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的属性均有着相应约束,构成了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1]。产业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究竟有哪些类型?产业创新平台的哪些特征会影响其治理模式?本文以治理理论、网络分析理论为基础,选择江苏省内两个新兴产业创新平台为案例研究以上问题,得出的结论可为产业和科技管理部门选择与平台创新活动需要相适配的治理模式以提升平台创新绩效提供一定启示。


如需订阅《科技创新案例与研究》杂志,请拔打025-83587485,联系人:吕老师。